2025年,租房与买房的争议背后,实则是城市资源分配的隐性博弈。
教育资源绑定:买房的刚需
在“租购不同权”的背景下,买房仍是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唯一途径。例如,上海某家长为子女入学,以1200万元购入学区房,尽管房屋老旧,但因对口重点小学,房价仍保持坚挺。租房者即使长期居住,也因户籍、产权限制,无法享受同等教育权利。
医疗资源倾斜:买房的隐性福利
部分城市将房产与医保、养老资源挂钩。例如,广州某社区规定,本地户籍居民可享受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,而租房者需回户籍地办理,流程繁琐。这一政策差异,进一步加剧了租房与买房的“不平等”。
政策破局:租购同权的探索
为缓解矛盾,部分城市试点“租购同权”。例如,南京允许承租人子女凭租赁合同入学,但需满足“连续居住3年”“同一学区无房”等条件。尽管政策落地难度大,但已释放积极信号。
结论:
若城市资源分配仍与房产深度绑定,买房仍是获取优质资源的刚需;若租购同权全面推行,租房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。